【業(yè)內聲音】
曾興球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原總地質師
“我們要從外資公司身上學習先進的經驗,引進一流的人才?傊,正確途徑應該是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,開發(fā)自己的核心技術。”
近年來,外資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很積極,速度很快,布局范圍較大,而且他們設置的煉廠大多煉制重油和高含硫油,相應的環(huán)保成本比較大。和外資公司比較,我國的石化企業(yè)“走出去”的速度還不夠快。我們要加快這個步伐,掌握競爭主動權。
中東乙烯對我們的沖擊很大。有人把原因歸結為中東國家的資源優(yōu)勢,提出天然氣質量比我國的好,所以乙烯裂解原料既豐富品質又佳。但我認為這不是主要原因。中東國家中,卡塔爾的天然氣質量比我國的要好,但伊朗、伊拉克等國家的天然氣質量不比我國的強。
面對國際競爭國內化的趨勢,從根本上說,我們亟待解決的是技術問題。原油重質化、劣質化是趨勢,所以,我國的煉廠要解決煉制重油的技術難題。煉油清潔化、產品環(huán);俏覀兊哪繕。怎么解決難題?開發(fā)煉化新技術是唯一途徑,重點在發(fā)展加氫裝置上。這就需要“政府指路,企業(yè)辦事”。尤其是企業(yè)要盡責,不能只有政府的熱情高。
還有人提出“市場換技術”。我認為這個方法可以,但核心技術我們是換不來的,還得我們自己掌握。我們要從外資公司身上學習先進的經驗,引進一流的人才?傊,正確途徑應該是“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,開發(fā)自己的核心技術”。